学院概况
历史沿革
历史沿革

第四节 铜仁地区高级职业技术学校

一、学校沿革(1973——2002

铜仁地区高级职业技术学校成立于1992年末。其前身为铜仁地区教师进修学校,始建于1973年秋。1983年,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报国家教委同意组建铜仁教育学院,主要是对铜仁地区中学教师学历不达标的老师进行业务上的提高和学历达标。校址:铜仁市沿江路27号(磨刀湾)。为了优化教育结构,提高办学的总体效益,1992年底,根据国家教委(19923号“批复”和贵州省人民政府黔府通(1992165号“通知”精神,铜仁教育学院和铜仁师范专科学校合并。

为了大力发展铜仁地区职业教育,铜仁行署以铜署通(1992122号“批复”,在原铜仁教育学院的基础上建立铜仁地区职业技术学校。铜仁地区职业技术学校属于职业高中性质,负责培养、培训铜仁地区经济发展急需的合格劳动者和中、初级各类技术人才。学校由地区教委主管,劳动、人事部门和经委、农委、科委协力。两院校合并后,根据教学和工作需要并参考本人意愿,决定将部分干部和教职工留地区职校工作,人员编制由地区编委划拨给地区职校。其中,干部工人身份不变,工资待遇按职业高中有关规定执行,原教师专业技术职务按有关规定转为同级中学系列职务。当时留校教职工共51人,其中教师28人,行政后勤人员20人,校领导3人。其余干部和教职工(含离退休人员)全部安排到铜仁师范专科学校。两院校合并后,原教育学院的校舍和财产,除适用于高校的图书,仪器设备外,原则上留给新的地区职校,归职校所有。当时学校占地总面积24636m2,建筑总面积为11540.48 m2,教学主要设备及仪器18件,辅助设备仪器48件,电脑18台,电化教学各种用机14台,各种藏书万余册,因定资产总额按当时价格为300余万元。

二、筹建起步(1992——1993

为了尽快完成铜仁地区职业技术学校组建工作,地区行署成立了地区职校筹备组,地区教委主任孟庆慰同志任组长,黄仁发、刘祖铭、崔浦生任副组长。受筹备组委托,19933月,黄仁发、兰嘉玺二同志历时20余天,先后赴河南郑州第三职专、郑州第二军校(保安学校),南京教育中心、无锡轻工职校、无锡机电职校、苏州高级工业职校、常熟工业职校考察学习,写下了赴河南、江苏职业教育考察报告,供行署决策使用。19934月,筹备组黄仁发、兰嘉玺二人深入铜仁地区10县(市、特区)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了解人才需要情况。1993521日,周光清副专员主持召开了地直有关部门参加的关于研究地区职校有关工作的会议,听取了考察组外出考察和下县调查的情况汇报,会议确定了地区职校“以工为评,兼顾农商、长短结合、兴铜富民”的办学指导思想。同时,确定办学规模、专业和招生人数。招生目标,近期为每年200人以上300人以下,中期为每年300人至500人,远期为每年800人至1000人。

本着社会需要,办学条件允许的原则,筹备组采取了十分灵活的政策起步。经行署和地区教委同意,1993年秋季,地区职校和贵州省人民警察学校联合举办了保安城管专业,与铜仁卫校联合举办了中西医结合医士专业,自办了文秘办公自动化专业、保安专业三个班182人,医士专业二个班96人,文秘现代办公专业一个班46人,共计324人。

三、改革发展(1994——2002

地区职校创建于1992年改革不断深化的进程中,在地委、行署和地区教委的领导下,学校一开始就认真贯彻《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立足于改革,把改革作为动力,贯穿到办学的全过程,主要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直接接轨,为各行各业的培养较多较好的既有职业知识,又有专业技能的全面发展人才。

(一)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1、深化教学改革,突出实践环节

在教改中,始终坚持文化课为专业课服务,文化深专业深为技能课服务的指导思想,改革课程设置,突出实践环节;改革教学方法,强调因材施教。在教学方法的改革中,职校教师先后编写了《秘书学》、《档案管理》、《统计学原理》、《计算机应用》等讲义;商业服务管理专业在英语教学中,模拟宾馆服务内容进行教学,让学生在模拟服务的对话中提高英语口头表达能力,收到良好效果;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实行三段式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动口、动手、动脑能力;自办校园刊物《青青笋》对提高学生文字表达能力,收到很好效果;开辟第二课堂,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学校成立了合唱队、美术组、电焊组、家用电器维修组、文学社等,利用课外活动时间进行活动,既提高了学生素质,也丰富了学生业余生活。

2、加强教学研究,提高教学质量

学校始终把教学研究,教研活动作为大事常抓不懈,每周定期开展教研活动。为了提高教学水平,每年举行全校优质课评选活动。针对年轻教师基本功差的现象。举行粉笔字版书比赛,对45岁以下教师要求参加全国普通话等级考试。教师针就职校学生特点和教学实际展开研究,先后在国家级刊物发表文章4篇,省级刊物发表文章7篇,地区刊物发表文章19篇。19979月,职校教研文章在《黔东教育》第三期组成专辑发表,向全区推广。

3、加大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业务能力

职校是从师资培训转向职业教育,专业课、技能课教师十分缺乏,为了适应专业发展需要,必须教师一专多能。学校对此采取措施:一是对未达合格学历教师,采取在职进修,通过参加本科函授或自学考试,取得合格学历;二是根据专业课程需要,选派教师外出进修,相继派出6名教师到省内外学习,缓解了专业课,技能课教学教师缺乏的困难。

4、改革完善教学管理制度,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

为提高教学质量,学校狠抓教学管理和制度建设,健全并完善了教学常规管理中的各项制度。如《教师工作职责》、《教务处各类人员岗位职责》、《实验室规章制度》、《教学一日常规》、《考场纪律》、《监考教师职责》等。

(二)改革思想教育方法,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

建校以来,学校在加强思想教育中,从五方面开展工作。

1、狠抓学生的德育教育,培养学生正确行为意识

学校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德育教育的决定》,确定了“求知、明理、敬业、争优”的八字方针。在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中突出五个方面内容:突出品德养成教育;突出专业成长,竞争就业教育;突出辩证思维能力教育;突出的敬业精神为主的职业道德教育;突出创业意识教育。这些教育对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起到了积极作用。

2、实行“一个不放弃,一个不放纵”的管理原则

由于学校生源主要来源于中专、普高落选学生,文化基础差,思想问题多,加上不包分配,给管理上带来很大困难,特别是部分学生,初中毕业后在社会上逛荡几年,受不良思想影响,道德品质差,学校提出了“一个不放弃,一个不放纵”的教育原则,这对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起到很好作用。

3、开展创业教育,重视就业指导

1)重视就业指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针对职校学生不包分配的实际,学校设立就业,指导办公室,每班订有《就业指导》杂志,并结合班会开展就业指导,每年6月举行就业指导讲座,让学生了解劳动市场形势,分析学生应具备的求职心态和应聘中应注意的问题,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2)抓毕业生的推荐工作

学校为了抓好这项工作,四处收集信息,多方联系,先后与东莞职业介绍所,广东省劳动厅、深圳龙岗区、宝安区劳动局、中国职教黄山服务中心、泉州市南方人才信息咨询中心上、北京市东城区职业教育中心、贵阳市劳动局等单位建立密切联系与合作,为解决学生就业困难问题开辟了一条广阔的道路。

3)抓创业教育

根据学校各专业实际开展了创业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扎根家乡,带头致富的创业观,如中西医结合医士、家电维修等专业,提高了学生毕业后回乡创业的适应能力。

(三)制定出切合实际的发展规划

办学之初,铜仁行署规定了学校的办学方向,即“以工为主,兼顾农商,长短结合,兴铜富发”,并规定了了学校发展的三个阶段。学校按照上级的要求和全体教职工的努力,不到3年,提前达到了行署规定的第三阶段发展规划,即在校生800人以上。学校开设十几个专业,即:电脑文秘、文秘档案(与电大联办)、现代文秘(与省工会干部学校联办)家用电器维修、电工、工业与民用建筑,保安城管(与省警校联办)、商业管理服务(宾馆服务)、护士(与铜仁卫校、广东劳动厅联办)、中西医结合医士(与铜仁卫校联办),驾驶(与铜仁地区交警支队联办)幼师(与北京市东城区职业教育中心联办),毛衣编织、缝纫等专业。到合并前,毕业学校1350人。

十年中,由于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紧贴经济与人才市场开办专业,把学生质量放在突出的位置,因而学校得到社会的认可。19948月,铜仁地区职业技术学校被国家教委、国家体委、劳动部授予“全国职业教育系统体育工作先进学校”。根据1995年贵州省人民政府(黔府函919950139号文件,铜仁地区职业技术学校被评为“省重点学校”。1996年,被铜仁地区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评为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先进单位”,被铜仁地区教育局评为“第二批双优文明表彰学校”,被中共铜仁地直机关工作委员会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1997年获铜仁地委、行署授予的地直机关目标管理三等奖。1998年年被地委、行署授予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

十年中,由于狠抓教学质量和学生德育工作,学生文化专业基础知识比较扎实,综合能力较强,成绩合格率在92%左右,参加技能考试专业班,学生95%以上获得相应证书。学生有15人次受到全国、省、地的表彰。余敏、赵丹、陈红艳、董佳同学受到全国迎香港回归读书活动表彰。冯茂昌同学被省团委授予“优秀团员”称号,杨秀兵同学被省教委授予“优秀学生干部”称号。吴勇、石海松、龙杰被地区教委、团地委授予“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称号。周明群同学在“全国第三届职教杯作文大赛”中获三等奖。在“全国光辉五十年读书活动征文比赛”中有三个人获奖。2000年有24人报名参加高职考试,11人考入贵州大学旅游系和贵阳医学院高级护理系。

十年来,由于学校重视就业指导和创业教育,学生素质得到较大提高,就业率通常在90%以上,有的专业是用人单位主动要人。如宾馆服务专业,南海舰队珠海怡海宾馆老总和广东汕头金鑫娱乐城老总都亲自来要学生。铜仁福林公司、锦江宾馆、梵宇酒店、各派出所都踊跃与学校签订就业合同,还经常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医士专业和部分家电专业的学生,回到家乡,自行创业开门诊和铺子,走乡串寨看病和修理电器,活跃农村,深受当地好评,成为当地致富带头人。家电(3)班黄波同学,1998年毕业后,在石阡石固乡开设了一个家电维修部,边修理电器,边安装闭路电视,仅一年获违利了3万多元。冯茂昌同学,1997年毕业后,回石阡汤山镇开起了诊所,当时月收入平均2000-3000元。同时参加自学高考,2001年获得本科文凭。家电(2)班吴承雄同学,1998年毕业后,回贵阳花果园开起一家家电维修铺子,月收入3000多元,医士专业学生杨艳同学,回松桃县普觉开门诊,每月收入5000多元。象这种自行创业、自谋出路的例子举不胜举。被学校推荐工作的同学,很多已成为用单位骨干。文秘专业黄琼同学,2000年已是德江县一位副县长秘书,陆亚梅同学已是深圳国际旅行和导游部经理,何芳同学任梵宇酒店人事部长,陈芬同学任珠海燕带啤酒餐饮部经理。黄峰同学任地委联防队队长,吕秀洪同学任环北派出所联防队副队长。

Baidu
sogou